疑病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8090后难题老龄社会中,如何与苏大 [复制链接]

1#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最近,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报告,预测到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从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报告还显示,到年左右,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5亿元。老年人变多,但年轻人却并没有相应增加。80、90后作为独生子女一代,一上两口之家最多要照顾8个老人,压力极大。

若父母善解人意,体恤子女的不易,子女可能还没有那么累,照顾起来也还好。偏偏社会上多的是一些“问题父母”,给子女出了不少的难题。在电视剧《都挺好》中就有这样的一个“问题父亲”。在老伴走后,他非常依赖子女,但同时又觉得怎么看子女都不顺眼。医院,总觉得自己身体这也不舒服,那也不舒服。对于女儿找来的保姆,也是挑三拣四。

面对这样的父亲,女主角苏明玉叫苦不迭,但又拿他没辙。那毕竟是她的亲爹呀!中国传统倡导“以孝为先”,若是对父母放任不管,首先子女自己心里就会首先过意不去的,更别提外界的流言蜚语了。

因为年老多病,我的爷爷只能常年卧床,生活起居都需要奶奶服侍。但他并没有因此心存感激,反而变本加厉的对奶奶有诸多的不满。他的口中永远都是抱怨,连一句谢谢也没有。本来很孝顺的几个儿子,在他抱怨过多的时候也总会忍不住和他吵起来,可他完全没有要妥协的意思。就这样几个儿子越来越不愿意回到家里了。

面对这样的“问题父母”,很多朋友和身边的家人都感觉到非常的头痛。子女到底应该如何做才能够既孝顺父母,又不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苦恼呢?

孔子说:“恭而无礼则劳。”恭敬却不知礼,就会徒劳无功。也就是说,虽然孔子提倡对父母要孝顺,要恭敬,但却不应该是盲目的愚孝,要知道方法,用正确的方法去孝顺父母。

关于什么是与父母相处的正确方式,社会上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确实现在市面上关于照顾老人的书籍和课程都太少了,想要找到指导太难了。一般来说我们想到要照顾老人,最开始想到的只有养老院,却没有很好的书籍和课程教授子女应该如何与问题父母相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这本书就应运而生了。

这本书填补了老年看护文献的一块空缺,研究“问题父母”都有哪些类型,并且给出了子女应该如何与父母相处的方法。这本书的作者是两位对老年人问题有资深研究的学者——勒博和凯恩,两人从年就开始成立“暮光服务网”社工看护管理机构,专门协助老年人及其家属。为了解决父母带来的麻烦,解决成年子女因为父母而产生的焦虑情绪,他们做了非常多的研究和实践,最终诞生了这样一本对子女照顾老年人晚年有积极意义的书籍。

我非常推荐大家,如果有与父母相处的困扰,可以阅读这本书。书中有非常多详细的案例和对于每一种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帮助你理清和了解父母的问题,进而更加的包容并关心父母,也可以帮助我们自由自在的过好自己的生活。

一、知己知彼:问题父母的类型

这本书将根据父母的行为,将他们分成了6种不同的问题类型,分别为依赖型父母、泼冷水型父母、自恋型父母、控制型父母、自毁型父母和恐惧型父母。

依赖型父母:简单来说有些父母很希望能够依靠别人,不能够忍受自己独处,希望自己不要做出任何决定的哪一类父母。

泼冷水型父母:这样的父母无论别人做什么都觉得不满意,极端负面,满腔怨言,极度挑剔。

自恋型父母:这种父母自认为自己与众不同,但有时又觉得低人一等,总是首先满足自己的需求,不为他人着想,对他人的需求无感,以自我为中心。

自毁型父母:指有些父母不断地发生意外,自讨苦吃,有自杀倾向,往往与抑郁相伴,有人甚至可能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恐惧型父母:是指那些父母每天都莫名恐慌感,有被迫害妄想症或疑病症等。

以上是这本书归纳总结的6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父母”,也许有的父母还会有多种类型的问题。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父母的特征和成因。就可以从更深层次去了解父母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以崭新的视角来看待父母,会变得不再那么容易生气,也比较有同理心。

二、孝而有礼:如何与问题父母相处

在书中,作者对于每一种不同类型的父母都为子女提供了不同的相处之道,在此我就不一一赘述。通过阅读了整本书之后,我归纳出了几个比较通用的法则。

(一)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

与人相处语言非常的重要,日本人用“言灵”一词来形容语言是有灵*的。在我们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免不了要与他们进行交谈沟通。如果不小心说错话,很有可能就会伤害到我们的父母,让他们本来就脆弱的心理变得更加受伤。

在书中,作者反复提示一定不要和父母正面硬刚。在他们提出自己的抱怨时,作为子女的我们一定要表现出对他们充分地认同。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可以有过多的情绪。

区分观察和评论尽量少说评论的语句,而从事实出发,表达客观的观点和想法。推荐大家阅读《非暴力沟通》一书,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语言,而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多说客观事实,少说自己的评论。

在父母本来就有情绪的时候,千万不要用硬碰硬的方式去触他们的霉头。相反应该用非常冷静克制的语言去与他们交流。多说事实,少说观点,多安慰,少指责。

(二)陪伴方式:陪伴在精不在多

很多父母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随时陪在他们的身边,一有哪一些不舒服,就希望子女可以随叫随到。在书中有一个例子,一个母亲一听说儿子要休假或者出门度假,就会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最后使得儿子没有办法能够出去休假,只有围着自己的母亲转。

当父母提出了陪伴的需求,子女们是否一定要有求必应呢?有些子女可能会觉得我的父母他需要我,我就一定要陪在她的身边,如果不陪,那我是对不起他们,也不尊重孝道。

但本书中却提到,陪伴不一意味着一定是有用的,陪伴在精不在多。有时候如果本来要去休息或者工作的,我们为了父母选择放弃掉我们的计划,陪伴父母的过程可能也不会觉得特别快乐。反而会觉得我已经为了你放弃自己的度假计划了,你还想怎么样。人都是会有情绪的,带着情绪去陪伴,达到的效果必会大打折扣。

所以比起一味地为了陪伴放弃自己的时间,更好的做法是在陪伴时注重陪伴的质量,和父母深度交流。而如果想出去休息度假或者出差时,也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为父母找好陪伴的对象,然后就可以拥有自己的时间了。

总之,感情并不会因为长时间的相处而变得越来越好。而且我个人的观点是,最好不要与父母长期住在一起。可以和他们做邻居,但是尽量不要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因为适当的距离更能产生美。

(三)同理心:不要妄想改变父母

以前我也不理解父母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好的习惯。特别是当我跟我老公结合以后,会发现婆婆公公跟我的生活习惯更是大相径庭,有很多时候我自认为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他们好,但是在他们却觉得我干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有时候年轻人以为的科学生活在老年人看来却会觉得十分不可理解。你想给他们更科学更好的生活,而他们却想要他们过得舒服的生活方式。这本书中就提到,有时候需要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已经在那样的生活环境生活了几十年,突然让你改变也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强求,学着去理解他们。

三、优雅的老去:避免成为“问题老人”

英国进行了一项涉及12个国家、超12万人的调查,发现中国人是其中最怕老的人群之一。而关于衰老,女性最害怕的五件事是:失去魅力、陷入孤独、失去经济来源、罹患癌症、成为他人的负担;而男性最害怕的五件事则是:性功能障碍、体力下降、退休、出行困难和记忆力减退(中国妇女报,)。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重返20岁》,片中的女主角是一个老奶奶,年纪越来越大,脾气也越来越大,渐渐的除了身边的管家还愿意留在他身边,没有一个人愿意跟她共处。因为一段机缘巧合的奇遇,她开始了一段返老还童的奇幻旅程,一夜变成了一个20岁的妙龄少女。重获青春的她重新体验了年轻带来的机遇与活力,但却重新面临着是要回归70岁还是留在20岁的抉择。

在我看来,《重返20岁》这部电影道出了普通人的心理:怕老!年龄大的人总是想着自己还可以永远年轻,不能够忍受自己一天天变老,身边的朋友亲人也逐渐离世。但仔细回想,我们的成长她就是在不断失去。

因为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可能在我们老了之后也会变成书中的这一些问题父母。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也会开始思考应该怎样和这样一些带来麻烦的父母友好相处,互不打扰呢?

不论如何,我还是希望自己可以坦然地面对“变老”这件事,成为一个优雅的老人。

(一)通过父母检视自己的行为模式

在问题父母的身上所发生的问题,也可以让我们自己有所对照,进一步检视自己的行为模式。

首先审视自己,观察我们对待父母的反应,如果父母把我们逼到墙角时,我们是怎样反应的?是退缩暴露转身走人,采取被动的攻击模式,还是出表现出惩罚性或操控性的举止,如果我们也有类似的行为,那我们很可能在老年以后也会变成问题父母。

意识到这一点很重要,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改变的前提。

(二)修正错误行为:走不同的道路

当意识到我自己也会有和父母同样的问题时,就可以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修正。父母很难改变,但我可以选择和他们走不同的道路。

从现在开始就注意自己的行为,可以通过意识到自己行为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改变,对应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了解自己的心理。

如果面临的问题很大应该及早去看心理医生,尽早寻求帮助。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变老都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年轻也许只是一种功能幻觉而已。听一个上了年纪的朋友说:“还记得18岁的时候总觉得20岁很老,20岁的时候却觉得30岁很老,30岁的时候才发现50岁才老。”

其实什么才是真的老呢?年龄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如果心不老,谁能说我们已经老了呢?

就像我最崇拜的股神巴菲特,这位90多岁高龄的老人还在经营的最前线。他曾说过,希望自己能够工作到死的那一天。90多岁老吗?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在自己90多岁高龄的时候还可以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所以不管身处在什么年龄,都可以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让自己不断地变得更好,充满安全感,变老就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