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郁郁寡欢怀疑自己患有重大疾病不要再被 [复制链接]

1#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凡事不要往最坏的方面想,你越不想发生的事情,越有可能发生。这其实,很大部分是个体的心理暗示在起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更是如此。

为何如今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一方面可能与现代化的快节奏相关,但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总是怀疑自己身体上存在各种病变,将自己陷入郁郁寡欢的状态。

最终,医院检查,却发现自己真的患上了抑郁症。

有些人天生敏感多疑,因为身体上的一些不适便会浮想联翩,甚至遇事不喜欢理性思考,而是寻求百度帮助,将很小的事物复杂化。

抑郁症的发病群体早已不分年龄与性别了,在各个群体,少至小学生,大至老年人,都有机会与抑郁症会面,所以,抑郁的根源绝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个体的内心。

微笑型抑郁

有的人患上抑郁症是因为周围压力过大,负能量无法找到合理渠道排出去,便只能压抑在内心,最终痛苦了自己。

娱乐圈可以说是抑郁症的高发群体,或许在大众眼中,他们每日都出席在各种高大上的场所,见识着许多人一辈子都无法见到的场面。

但近些年,我们总能听到很多表面看似阳光的明星,忽然患上抑郁症的新闻,更有甚者,无法走出自己的抑郁情绪,选择极端的方式了解自己。

在这之前,他们都是以最完美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的,除了真正在他们身边的人才能略知一二,其他人无法得知他们内心的煎熬。

所以,人类的痛苦并不能感同身受。这些人也被称作“微笑型抑郁”,即表面上看着比谁都开心,在人群中也总是以笑脸示人,只将难受留给自己。

或许是明星的光环太过强大,也或许是个体的责任心太重,他们知道自己能深受大众喜爱,并不是因为负面情绪,而是自己身上的某个闪光点。

但这也同时使他们必须掩盖自己的抑郁情绪,最终难以负担。

“微笑型抑郁患者”很难被发现,因为他们伪装得太好了,或许只有最后的崩溃,才能被世人所见,可那时他们已经完全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

心理暗示

但生活中还存在一种抑郁,是自己强加到自己身上的,他们同时也是焦虑症的高危人群。

面对同一件事物时,普通人总喜欢分正反两面看待,而这类人,会直接将事物的发展状态想象到最坏的结果。

然后,给予自己强大的心理暗示,让事物的发展朝着自己预想的方面前进。最后,当真的如其所愿,便会对人说:“看吧,我就知道会那样的。”

这些人也总会怀疑自己是不健康的人群,只要发生一丁点不适,便开始预想疾病恶化的最坏情况。

他们会在生活中寻找各种证据去论证自己的想法,最终陷入所设的抑郁环境,这在心理学上被叫做自我实现预言。

虽然听上去很不可思议,但现实情况的确是这样的。总是怀疑自己得了重大疾病,喜欢将小事放大的人,叫做疑病症。

这类人本身就是易感人群,对任何事物都喜欢专研透彻,好听点是做事细致,难听点便是极其容易钻牛角。

他们总是以多疑、敏感去揣测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周围人所说的无意的话语,最终联想到自己身上,而且都是最坏的方面。

所以他们整天郁郁寡欢,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起初只是怀疑自己有重大疾病,最后在自我实现预言的推动下,将想法变成了真实。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别人眼中的自己仅仅是表面的,所以,旁人的话语可以当作镜子,进行自我调整。

但如果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语,便陷入对整个“我”的怀疑之中,完全没有必要。我们应该多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事物朝着好的方面前进,相信自己的力量。

-TheEnd-作者

神奇小小参考资料:《Psychosomaticmedicine》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