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医大家董建华医论二十四治疗疑难病证 [复制链接]

1#

国医传承与教育研究室第期

国医大家董建华医论(二十四)——治疗疑难病证的临床经验

作者:姜杨等

目前中医学术发展的当务之急是提高临床疗效,而提高治疗疑难病的临床疗效是中医优势的所在。现将临证诊治疑难病症的心得摘要介绍如下,冀请同道读后或有裨益。

01

清化痰热、肃肺通腑法治疗喘证

肺居上焦,以清肃下降为顺,缠阻为逆。若痰湿郁久化热,或肺热素盛,痰受热蒸,或素体痰湿内蕴,复感外邪化热,皆可导致痰热阻肺,肺失清肃,上逆而为喘息。又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能肃降下行,易使肠腑传导失司,大便秘而难行。腑气不通,又可使肺气不利,喘息更甚,故临床应用清化痰热、肃肺通腑法治疗喘证,效果颇佳。本法适用于痰热阻滞肺胃、肠腑传导失职所致喘急面红,胸闷炽热,痰*而稠,大便干燥,舌苔*腻,脉象滑数者。药用瓜蒌、枳实、桑白皮、杏仁、冬瓜子、生薏仁、莱菔子、川贝母、*芩等。痰多黏稠加生蛤壳、海浮石;口渴、咽干加芦根、花粉;腹胀、腹满加苏梗、枳壳。

病案

刘某,男性,60岁。

咳喘反复发作5年余。曾患肺结核病,经抗结核治疗已经钙化。近1年经常胸闷,呼吸不利,喘促微咳,咳痰*稠,纳食尚可,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西医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屡用消炎止咳平喘西药及宣肺化痰等中药,效果不显,仍胸闷喘促,舌苔厚腻,脉弦滑。证属痰热阻肺,腑气不通。治以清化痰热,肃肺通腑。

全瓜蒌15g,杏仁10g,桑白皮10g,清半夏10g,生苡仁10g,冬瓜子12g,川贝末1.5g(冲),枳实10g,莱菔子10g,百部10g,*芩10g

经服6剂,喘促减轻,咳嗽、咳痰均减,大便通利,舌苔仍厚腻,再以原方化裁继服十余剂,喘憋胸闷诸症消除。

02

清热利湿、化痰解*法治疗肝病

目前乙型肝炎临床较为多见。本病病机为邪侵正虚,但初期,由于邪*入侵,湿热蕴*,气滞痰凝,日久必凝滞气血,损伤肝脾。该病初起多表现为湿热蕴*之象,症见胁肋疼痛,胸痞泛恶,腹胀纳差,呕吐恶心,口苦口黏,面垢不华,或为发*,小便色*,大便黏滞不爽,舌红,苔*腻,脉弦滑而数。治以清热利湿,化痰解*。药用龙葵、虎杖、板蓝根、茵陈、车前子、滑石块、清半夏、竹茹、通草等。肝经火盛加龙胆草、*芩、山栀;湿盛者加藿香、佩兰、苍术;热*邪盛加蒲公英、紫花地丁、*柏。

病案

王某,男性,37岁。

患者曾于半年前患急性*疸性肝炎,医院住院治疗后,好转出院。近2周来又出现肝区疼痛、口苦而黏,脘腹胀满,恶心欲吐,大便黏滞不爽,小便色*。舌质红,苔*腻,脉象弦滑而数。化验检查:HBsAg(+),GPTU,TTT14U。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肝炎,中医辨证属于湿热蕴*,气滞痰凝,治以清热利湿,化痰解*为法。

板蓝根15g,龙葵10g,虎杖10g,茵陈10g,*芩10g,清半夏10g,竹茹6g,山栀子10g,滑石10g,柴胡10g,通草6g。

经服上药十余剂后,湿热之邪大减,胁痛等症状均有改善。化验检查除澳抗阳性外,其余均转正常。再以上法加减化载,经治疗3个月后,澳抗终于转阴,随访半年,病未见反复。

03

宽胸理气、化瘀通脉法治胸痹

胸痹即胸中气血闭阻塞滞而导致心脏功能失调的病证。《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脉者,血之府…………涩则心痛。”根据胸痹所表现的胸膺部憋闷、疼痛时作、痛有定处这一共同临床表现、便可以确定气滞血瘀是胸痹的共同病机。无论缘于老年气虚,还是寒凝痹阻、痰瘀互阻,均因气血运行障碍而引起胸痛。余认为治疗胸痹的基本治法为宽胸理气,活血止痛。常以瓜蒌、薤白、丹参、三七粉、广郁金、旋覆花为基本方药,随证加减化裁。若气滞胸痹为甚,可加枳壳、厚朴、檀香;血瘀疼痛甚者,加制乳香、制没药、红花;兼有气虚者,加太子参、生*芪、茯苓等。

病案

徐某,女性,59岁。

胸闷痛反复发作5年余,近两个月加重,胸膺部阵发性疼痛,放射至左肩背,伴有憋气胸闷,劳累、生气后疼痛加重。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西医诊断为冠心病。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弦。此乃胸阳痹阻,心脉瘀滞。当以宽胸理气、化瘀止痛为法。

旋覆花10g(包),郁金10g,丹参10g,三七粉3g(冲),瓜蒌15g,薤白10g,赤芍10g,枳壳10g,苏子5g,檀香5g,炙甘草5g。

经服上方十余剂,胸闷痛明显减轻,憋气好转。再以益气活血,宽胸理气为法调治月余,病情缓解。

(张元浩整理)

声明

本文摘编自《国医大家董建华医学经验集成》,作者:姜杨等。编辑:吴晓丽。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End+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